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4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34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人工-天然杉阔混交林种群生态位及竞争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 ,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 ,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 4 5 %和 12 5 5 % ,即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3.
物种或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的计测模型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提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新定义及其若干测度模型.对不同学者提出的许多测度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模型进行分析和评述.迄今为止,在国内限于单一生态资源轴上的生态位参数计测研究很多,随着多维生态位计测方法的不断发展,物种或种群在多维生态空间内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测,将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4.
5.
6.
张伟  何俊皓  郝文芳 《草业科学》2016,33(7):1391-1402
以吴起县杨青川流域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封育(Enclosure)、放牧(Grazing)、施肥(Fertilization)、刈割(Clipping)、灭鼠(Deratization)5种管理方式的草地群落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5种管理方式下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赖草(Leymus secalinu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的种群总生态位宽度较大,封育放牧施肥刈割灭鼠管理模式下,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是达乌里胡枝子、赖草、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达乌里胡枝子和猪毛蒿,生态位宽度值大于4的物种数分别为6、6、3、4和3种。不同管理方式下各种对间的重叠指数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封育放牧施肥刈割灭鼠。施肥管理中,种群间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它管理方式中种群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生态位分析表明,封育和放牧管理下种群间对资源的需求趋于相同,彼此间通过竞争共存,有利于群落演替,草地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施肥、刈割、灭鼠管理使群落物种竞争排序发生变化,破坏了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竞争机制,导致群落向简单群落演替。从牧草发展角度出发,封育、施肥和刈割有利于优质牧草生长。  相似文献   
7.
利用来自抗旱性较好的供体亲本(BG300和BG304)、具有两种遗传背景(IR64和特青)的水稻高代回交(BC2)抗旱选择导入系,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鉴定纹枯病抗性,考察纹枯病抗性与抗旱性之间可能存在的遗传重叠。通过与受体亲本的纹枯病抗性表现比较发现,具有特青背景的抗旱选择导入系倾向于纹枯病抗性的降低,而IR64背景的抗旱选择导入系则倾向于纹枯病抗性的增强。基于基因型与表型的方差分析共鉴定到6个与纹枯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其中QSbr6在不同供体和背景的两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而QSbr10则在同一供体的两个遗传背景下均检测到;有3个位点(QSbr6、QSbr8和QSbr10)与同一群体中检测到的抗旱性位点位置相近,很可能是两种抗性重叠的遗传基础。尽管方差分析的方法在选择导入系的非选择目标性状相关位点的鉴定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偏低估计,本研究所检测到的纹枯病抗性位点,特别是那些与抗旱性重叠位点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的抗性株系仍将为进一步的水稻纹枯病抗性和抗旱性的多抗性育种和深入的遗传重叠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8.
在高温夏季(1993年7月1日~9月30日,合肥地区,开放式鸡舍,舍温27.9~38.7℃,平均32.3℃),用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饲喂处于相同生境的6组23~36周龄罗曼蛋鸡。按罗曼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第1组日粮;对第2~6组日粮养分浓度作适当调整。饲养结果表明:各组间罗曼蛋鸡产蛋率、饲料转化率和产蛋饲料成本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其中,第5组鸡产蛋率(83.93%)和饲料转化率(43.64%)均为最高(P<0.01),比第1组鸡产蛋率(78.91%)和饲料转化率(41.26%)分别提高6.36%(P<0.05)和5.77%(P<0.05);第5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55元/kg)比第1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92元/kg)降低14.51%(P<0.01)。第5组日粮配方(%)为:玉米61.0、小麦麸3.0、大豆粕17.0、鱼粉4.0、菜籽饼4.3、蛋氨酸0.14、赖氨酸0.05、骨粉0.8、石粉8.5、磷酸氢钙0.8、食盐0.31、禽用微量元素添加剂0.12、罗曼多维素0.018。  相似文献   
9.
京郊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群落林下植被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表明,求米草、荆条、孩儿拳头和细叶苔草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上层林分主要树种侧柏和刺槐的林下更新苗生态位宽度比其他植物种林下更新苗的生态位宽度低;林下植物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和生态位重叠值相对较小,不同种群间对资源的竞争相对不剧烈,可采取人工措施改善树种的配置,促进生态位分化。  相似文献   
10.
Obtaining information on movement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animals and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shape their movements about the landscape are critical steps in design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We conducted a comparative radiotelemetry study of two snake species, the northern water snake, Nerodia sipedon sipedon, and the imperiled copperbelly water snake, Nerodia erythrogaster neglecta, in northwest Ohio and southern Michigan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movement patterns, spatial ecology, and resource use. N. e. neglecta moved distances (53.3 ± 7.1 m/day and 4809 ± 603 m/year) over twice as far as N. s. sipedon (25.6 ± 2.7 m/day and 2244 ± 228 m/year), and used areas nearly four times larger (15.8 ± 2.7 ha) than N. s. sipedon (4.0 ± 0.9 ha). When wetlands were widely dispersed in the landscape, N. e. neglecta moved longer distances and used larger areas, whereas spatial and movement patterns in N. s. sipedon were unaffected by wetl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N. e. neglecta’s long movements and large area use are likely related to its use of variable resources such as ephemeral wetlands and anuran prey. N. s. sipedon used more permanent wetlands and preyed more generally on fish and anurans. Habitat alterations that ch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etlands in the landscape, such as the loss of small isolated wetlands, have likely increased energetic costs and mortality rates for N. e. neglecta.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vagile wetland animals that us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variable resources over broad spatial scales should focus on protecting and restoring large areas with numerous, heterogeneous wetla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